-
“双碳”背景下生物燃料市场迎来复苏,未来生物能源占比应提高至10%-20%丨专访青岛能源所李福利
李福利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举措并行,除了生物能源,其他新能源例如太阳能,也是重点研究方向。“生物能源的占比目前还较低,大约在1-2%,希望未来能够提升到10%-20%的水平
-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辛保安署名文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电网迅速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开展深入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电网行动方案,明确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
吴志新:车电分离将解决新能源车痛点 大城市出租车是体系搭建突破口
车电分离在转移整车企业在经济压力的同时,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用户购车成本。另外,电池集中管理能更好的解决安全问题,电池寿命也得到延长。最后,不带电池的新能源车保值率可能比传统车还高。
-
张国强:低碳和零排放促使燃料电池重卡成为替代柴油重卡的最佳选择方案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9月6日,在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前瞻技术展望”为主题的第三会场中,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发表了精彩演讲。
-
舒印彪“紫金论电”:再电气化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
8月1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在南京出席2020年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第五届紫金论电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加快推进再电气化——能源转型路径研究》的主旨报告。
-
贾跃龙 :我国节能节电成效分析
《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是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出的“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之一。本报告主要对国家出台的节能节电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先进的节能节电技术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测算重点行业和全社会节能节电成效,为准确把握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本文基于该报告对2018年我国节能成效进行分析。
-
舒印彪:坚定新能源发展目标不动摇 走绿色华能之路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表示,在181项增收节支、提质增效“硬核”举措作用下,经营业绩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牢牢稳住了生产经营“基本盘”。
-
风电旗手:谢长军龙源电力成长为全球最大风电运营商
在中国三十余年风电发展史上,谢长军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他的主导下,我国快速拉开风电发展序幕,如今,中国风电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他所带领的曾经默默无闻的龙源电力也成长为全球最大风电运营商。
-
携梦前行:汉能李河君的了不起和遗憾
常言“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大多数光伏人眼中,李河君永远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在老红眼中,李河君是投资家不是实业家,在投资家中,知能源、知投资、敢投资、能投资、坚持投资到今天不倒的,也只有李河君了。成功过、也动员了百亿资本打造新能源汽车的贾跃亭,遇到困难时嘴上高喊坚持,人却跑的很远很远。虽然历经风雨,汉能还在,李河君也只是暂时少了声音。
-
科技部副部长王曦: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呈现出五类新趋势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7月1日-3日在海南博鳌召开。
-
景春梅:谱写我国氢能产业科学发展蓝图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初具条件,但仍存在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自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瓶颈。应全面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合理掌握终端应用节奏,提前防范产业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构建我国氢能产业科学发展格局。
-
贾承造: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 27个973项目及其成果
石油与天然气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半个世纪以来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始终保持在56%~60%。2015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30 亿t 油当量,其中石油占31%、天然气占27%。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35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62 亿t,油气占比仍将在60% 左右;随着全球性碳减排趋势加快,天然气消费总量和结构性占比将逐年增加,2040 年天然气有望超过原油成为主要一次消费能源。
-
“运维水平决定储能电站盈利水平”——专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储能技术中心主任楚攀
就广东调频市场发展、储能调频项目所面临的挑战等议题专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储能技术中心主任楚攀博士。在他看来,储能调频项目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从短期来看,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运维水平低,安全标准缺乏等多方面的隐忧。
-
傅成玉: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傅成玉:石油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当中占有重要位置,石油具有非常强的金融属性,也具有最基础性的物理属性。从现在起国家就要用10—15年时间做到中国能源基本自给,也就是80%以上能源靠自己供应。这个目标要作为国家的战略正式制定下来。
-
谢克昌院士:煤炭是能源转型立足点
中国的能源结构与供需关系,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并以此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