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电化学储能保险作用
日前发布的《电化学储能保险发展报告》,对于电化学储能保险的发展状态、商业化应用、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为一种成熟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电化学储能保险可以助力相关企业经营发展,也有利于发挥绿色保险示范引导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
让政采担当“双碳”目标实现的强大引擎
作为国家战略,“双碳”目标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层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多个重要文件相继发布,均明确把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达成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5月,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更是从财政视角为政府绿色采购精准发力定下了新基调。在实现“双碳”这一伟大目标的征程中,政府绿色采购责无旁贷地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甲醇汽车规模化推广底气更足
每公里出行成本下降三分之一,碳排放量比传统车辆大幅减少,生产原料源源不断……当传统工业原材料甲醇的腐蚀性、低温冷启动等问题被克服后,作为燃料加注到汽车中,便开辟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
-
钢企低碳发展重在技术进步
对钢铁企业来说,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客观阶段和实际需要,以当前企业相关绿色技术为依托,积极谋划,分步推进。在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做到技术发展有的放矢、阶段目标明确可行,企业才能真正以创新为引领,形成内生的绿色驱动力,进而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降碳。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如何落实?专家从6个维度详解路径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已经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
-
吴吟:保障能源安全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前提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8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保障能源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
实现“双碳”目标,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双碳”目标应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
徐建中:突破创新型风能利用技术 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十四五”是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快速发展将在能源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面对目前中国风能行业发展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挑战,有必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创新型风能利用技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
李灿:制取液态阳光甲醇一箭三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连续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对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近日,中能传媒记者就可再生能源消纳、氢能的耦合发展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主任李灿。他认为,液态阳光甲醇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途径,可实现一箭三雕。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碳中和将颠覆性再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碳中和是一个模式变革。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碳中和将引起整个经济结构剧烈且深刻的变化,这对中国来说是重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在这过程中,金融将起到关键作用。
-
“双碳”目标下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
“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窗口期。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探索平台化、定制化、网络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型运营模式,是建筑业为“双碳”目标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
-
张继栋:让绿色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加鲜明的底色
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底色的总体要求,部署了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明确了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加强组织实施等重点任务,是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
-
科学有序推进“双碳”战略
对煤炭产能空前压减,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双碳”目标提出后,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运动式“降碳”现象。近日召开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专题座谈会强调,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切实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国家能源电力安全保供。
-
协鑫朱共山:以动力电池为移动能源打造新能源生态闭环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题论坛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视频演讲表示,以动力电池为移动能源,连通储能、氢能、矿产、电池回收再制造,形成新能源生态闭环,将掀起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革命的风暴。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
大量动力电池退役即将进入快速上升期。到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电池总量为125GWh。“由于电池材料生产和回收能耗排放较大,我国亟需研发电池回收的节能减排技术。”欧阳明高称。
-
科技部相里斌:“缺芯”是必须迈过的坎 组织力量攻关行业痛点
3月2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近期锂、镍等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缺芯”现象仍然困扰着汽车企业,这些是市场化过程中必须迈过的坎,也要求我们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为我国汽车产业安全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
-
深度关注|从氢能热看能源安全
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提出以绿色低碳为方针,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根本出路
近段时间,在石油、天然气供应危机倒逼下,不少西方国家重新向煤炭“求援”。德国宣布,让燃煤电厂处于待命状态。意大利宣称,可以重新开放7家燃煤电厂。法国和西班牙也因能源涨价出台了类似政策。实际上,2021年整个欧洲的煤电发电量都处于增长之中,逆转了长期下降趋势。作为曾经去煤化的“急先锋”,欧洲主要国家重启煤电,意义深远。
-
马斯克:电池将在2-3年内成为特斯拉的“限制因素”
当地时间3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预计明年(电动车)电池生产将面临“挑战”,电池将在2-3年内成为阻碍特斯拉发展的“限制因素”。同时,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扩展到其他市场,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后增加新车型。
-
发挥市场化机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创新意识,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同样需要创新。如何进一步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化运行的价格、金融、财税、技术、标准等体制机制的作用,是避免将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短期化的有效手段。